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朴璞文学论坛

搜索
热搜: 诗歌 文学 灌水
查看: 42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东《有关大雁塔》解读

  [复制链接]

46

主题

0

好友

924

积分

玉皮

石子
0 颗
帖子
924
在线时间
452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2 01:27: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韩东《有关大雁塔》解读
一:新生代诗歌群体的及以韩东为代表的“他们”诗群
  
80年代的中国诗坛,历经了众多的诗歌事件。不得不提的是朦胧诗潮的迅速瓦解和名目繁多的诗歌群体。
1978年12月23日,《今天》的创刊宣告着朦胧诗的登场。在此后的两年间,朦胧诗作广泛流传在诗歌爱好者之中,并开始慢慢走向一些“正式”的文学刊物。在当时的诗歌论争中,《今天》诗人的作品的评价成为争论焦点。当朦胧诗在论争中确立其地位时,也标示着朦胧诗潮正式形成。
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然而,仅仅过了五年左右的时间,朦胧诗潮已呈退潮之势。当时的诗歌界,“复出”的诗人的大多数,写作上已出现停滞的现象,他们普遍难以顺利解决(或没有意识到)诗艺上的矛盾。而“朦胧诗”作为一个群体,也已“失散”。而且,由于“朦胧诗”的影响扩大,北岛、舒婷、顾城等的诗作,被许多诗歌爱好者模仿,在大量的“复制”中,原来的那种真诚的生命已变得淡薄,而蜕化为形式的、技巧性的制作。这引起对现代诗有着执著追求的青年的不安和不满。1983年以后,《今天》作为“诗群“已经不复存在,朦胧诗的新锐势头已在衰减[1]。紧接着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新生代诗歌(其它的称谓还有“第三代”、“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后崛起”、“当代实验诗”)。
新生代诗人,是一群比朦胧诗人更为年轻的诗人,他们的评判标准和朦胧诗人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新生代诗人,大多出生于60年代,“文革”时期尚未达到充分参与这场“革命”的年龄。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更多的复杂现实。他们所获得的体验,和朦胧诗所表达的理念已经不尽相同。新生代的诗歌,也正是开始于对朦胧诗的反叛和挑战。
诗歌评论界普遍认为,“后朦胧”(新生代)与“朦胧诗”正式决裂的标志是由徐敬亚于1986年10月组织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2]。在这次大展上,陈列了朦胧诗之后的六十多家“诗派”。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诗人群有“非非主义”、“莽汉主义”、“他们”、“海上”、“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极端主义”、“撒娇派”等等。
韩东便是“他们”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韩东是“他们”诗的发起人和首席理论阐释人。与其他的诗歌群体相比较,“他们”更为注重诗歌的实验,无意于建立统一的理论主张,各个诗人的艺术追求也指向不一。“第三代”诗歌最显豁的特征是宣言大于文本,理论超前而创作滞后[3]。在这一点上,“他们”似乎有些鹤立鸡群。“他们”开宗明义地倡言:“回到诗歌自身” [4] ,“我们的诗歌就是我们最好的发言”。
韩东认为,“我们关心的是诗歌本身,是诗歌成其为诗歌,是这种由语言和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美感的生命形式”[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对诗歌本体的追求,将语言及其运动作为生命形式是“他们”诗群的特征之一。韩东还提出了一个经典的论断:“诗到语言为止。”所以,他们拒绝隐喻,反对意象,重建诗歌精神。
这些特征,我们都可以在韩东的代表作《有关大雁塔》的文本之中看到。
二:口语化的语言创造与回归日常的写作倾向
判断一个诗人优劣的首要标准要看其对语言的警觉和敏锐程度。在语言的地层中向深处挖掘,自觉于探索、实验是韩东一代人(第三代诗人)的共有品质,也是韩东的突出品质。语感在韩东诗歌中扮演着主角。韩东有一个经典论断:诗歌到语言为止。实际上,“诗到语言为止”与“诗从语言开始”是一个意思”。在韩东的诗歌中,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种对于语言的觉悟,是一场对语言的革命。其中,韩东的《你见过大海》,可谓登峰造极:
      你见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你想象过大海/然后见到它/就是这样/你见过了大海/并想象过它/可你不是/一个水手/就是这样/你想象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也许你还喜欢大海/顶多是这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象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
在语言上,他选择了最普通、素朴和结实的语言——口头语。正如人类最早的诗歌源于口头语,其后才付诸文字记载一样,用这种不事雕琢、不经文学演绎的口头语,来表达既作为现实存在的个人内心情感,同时也是基本的世俗生活经验的“你不情愿/让海水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诗的结构寓于不断强化了的直白式的心理节奏之中。
再来看看《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麽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口语化的创作,让韩东抛弃“站在生活之上看生活”,而是回归到日常,回归到一种朴素、无技巧、无修辞的表达。这也体现了新生代诗歌的“反修辞”的审美特征。
诚如庞德所言:技巧是对一个人诚实的考验。韩东诗歌中运用的技巧似乎就是语言的自然延续。不用技巧的“讲大白话”,显示了新一代诗人的语言风范,也透露了这一代诗人努为遵循的真实的生存原则,从而彻底抛弃了当时诗歌中盛行一时的苍白的英雄主义和空泛的理想主义,表明了他们已拿出足够勇气,以自己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的全部真实。
大雁塔,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象征或者民族的象征。譬如在杨炼的诗歌《大雁塔》中,大雁塔这一意象就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者,拟人化的手法使得大雁塔获得一种无比的神圣: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像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
……
我被固定在这里
山峰似的一动不动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记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杨炼《大雁塔》
而韩东的这一首《有关大雁塔》,则有意采用反讽的形式宣示“知者无知”的实质,指出人们议论颇多,仿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得那座古塔,其实仍是一个盲区,以往诗歌所触及的并非是它本身,而全然是它的“身外之物”[6]。这与韩东的观点“我们关心的是诗歌本身,是诗歌成其为诗歌,是这种由语言和语言的运动所产生美感的生命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回归到生活本身,回归到事物本身,我们我们自己本身,韩东诗歌中的回归生活的倾向表现出了另一种表达手段。而韩东透过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也透过现象,看到了许多我们早已忽略甚至忘却的意义。这也是韩东诗歌价值所在。

三:《有关大雁塔》的零度旁观者视角及所带来的价值取向思考

解析《有关大雁塔》,我们不妨也从叙述学入手,分析这首诗歌的叙述方式。在叙述学中,叙述的视角是多样的。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各有特色。在《有关大雁塔》这首诗歌中,主要是采用诗人本身的视角,即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是以我(或“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7]。
然而,《有关大雁塔》在叙述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即诗人采用的是一种零度旁观者的视角,是一种零度叙述。谓零度叙事(价值中立),即作家与读者是平等的关系。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显露自己的立场。作品中不流出作者自己的价值态度评判,自己的主观倾向不明显。采用零度叙述,作者必须是冷静的,客观的,只为叙述而叙述。譬如说余华的短篇小说《现实一种》,采用的就是零度叙述,不掺杂作者任何主观想法。
在《有关大雁塔》之中,诗人的身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地描述了一种现象: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然而,单纯的描写和叙述的力量无疑是单薄的。写作归根结底是一种欲望的
表达。没有欲望的表达的作品会显得过于矫情或干巴巴地没有一点感情。只有是内心有感触,然后有表达的欲望的时候写出来的作品,我认为才是一种真性情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就已经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或是悲伤,或是欢喜。后来,有了文字,人们的情感,内心的欲望得到了一个更为方便、更为感性的载体。于是,有了歌谣、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文学就这样产生了。
文学的产生,欲望的表达,方显人之伟大。
那么,《有关大雁塔》描绘叙述了这种现象,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太多的人想要爬上去,做一回英雄,然后自得其乐的下了,之后或者还会再上几次,感受英雄的感觉。
实际上,这首诗歌是一种对英雄主义的一种解构。大雁塔,是千载以来事业以及神圣、豪情的记忆,是巍然耸立在中国人的感情诗篇里的丰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礼赞。然而在《有关大雁塔》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了。这里的“大雁塔”无疑已经成为了对千载以来形成的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情感的一次“反动”的语言“表述”。[8]
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当然也有“当代英雄”,跳下来,盛开一朵鲜花,然而这只是些沽名钓誉或争鸣逐利之徒罢了。而我们呢,“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韩东以为,平平淡淡就是真实的人生。消闲观光,或许就是大雁塔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理由。人工地去追求“深刻”,追求“不朽”,仍然掩盖不住骨子里的“肤浅”。无谓地去做“当代英雄“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行为。我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既然如此,我们倒不如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人生原本平淡,不自量力地去幻想激动人心的时刻与伟大事件,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呢?倒不如过好自己的生活。
《有关大雁塔》尽管在文本上的意义或许并无多少滋味,但它对反对虚假文化想象、反对空洞的寻根观念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给了我们指出了一个很好的价值取向。
学者孙立志从更高层次上解析了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他认为:《有关大雁塔》是一首极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诗歌作品。他说:韩东在《<他们>略说》中强调“回到诗歌本身”、 “形式主义”、“诗到语言为止” 在《现代诗歌二人谈》(《云南文艺通讯》1986年第九期)强调“回到个人”,他还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要重视口语,等等,都有明显的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第三代诗人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理论大于创作实践,而“他们”却颇有创作实绩,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有关大雁塔》是“他们”的代表作,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典型文本。[9]
注释:
[1] 洪子成 刘登翰 《中国当代新诗史》 第209页。
[2] 汪剑钊 《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 第12页。
[3] 罗振亚 《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 第75页
[4] 韩东 《<他们>略说》
[5]《他们文学社?艺术自释》
[6] 汪剑钊 《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 第204页。
[7] 董小玉 《现代写作教程》  第94页。
[8] 2007年《现代语文》    孙立志《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典型文本--韩东<有关大雁塔>赏析》   
[9] 2007年《现代语文》    孙立志《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典型文本--韩东<有关大雁塔>赏析》   


修学储能。

110

主题

0

好友

2765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486 颗
帖子
2765
在线时间
512 小时
2#
发表于 2010-5-23 15:48:23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很认真。

行走,一个人的姿态。

290

主题

2

好友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石子
10578 颗
帖子
27843
在线时间
6433 小时

朴璞水王勋章

3#
发表于 2010-5-23 22:14:36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美丽的是成长
痛苦的也是成长
即使痛苦也要成长
即使痛苦也还是美丽

Archiver|手机版|朴璞作家网   

GMT+8, 2024-5-7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