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密码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朴璞文学论坛

搜索
热搜: 诗歌 文学 灌水
查看: 386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话儒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4

积分

微尘

石子
0 颗
帖子
14
在线时间
4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5 11:57:1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传统国人深中“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说的毒害,无法甘心于演绎庸人的平凡角色,丧失了陶醉在“自娱且满足”这人生最大乐趣中的能力。哪怕连本人也不例外,总觉得老祖宗那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仿佛是为自己度身订作。而也绝不可容忍有一天得“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的“悲剧”发生。明知这世上多得是不堪回首忆当年的后悔之叹,却偏偏要去撞个头破血流才能捡回片刻的清醒。到头来或许只能责怪太平盛世之下,毫无有机可乘,以此成就一番事业。为了生计,更是不得不放弃少时的梦想与兴趣,而为无聊之至,厌恶反感的日常俗事所累。
记得<<史记.李广列传>>中记载汉文帝曾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纵使“飞将军”的武艺超群,才能出众,放眼整个历史舞台,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但终究因一生无用武之地,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最后一次领兵出征更遭卫青的故意排挤,落了个引刀自刭的悲惨收场,成了民族历史上著名却又被现代人所遗忘的悲剧英雄之一。
鲁迅当年叫骂“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但其死后至今仍能风靡全国的巨大成功又何尝不是沾了时代的光,从而被人价值一顾后的结果。本人虽不通风雅,但若生于彼时,则绝不教其的恶毒刻薄专美于前。又岂会让徐志摩这样的无才无能之辈强装文人,轻易登上文坛,成了引领风骚的“伪”才子,让那些狗屁破烂诗句彻底摧毁了后世无数新诗迷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创作思路。
这样看似狂妄自大的话,动辄便会引来一片质疑批判之词。而且自以为有“事后充诸葛”的嫌疑。但若是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连承认自己的思想见识早已超越历史上那些如今化作庙中“泥塑木雕”的圣人的自信和胆气都没有,哪还配当现代人吗?例如诸子百家争鸣于春秋战国时期,那“千峰开戟,万仞开屏”的盛况之空前,的确画下了民族历史上灿烂光辉的一笔。可令人气短的是,以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国人普遍之见的来作为评判标准,孔子,老子,孟子无疑堪称那个时代的巨人。但时至今日还要把他们的学说拿来烧香供奉,以作治世公理,非愚昧而何?我虽不否认那些思想的精华之处有让后代在为人处事时可“认旧林,登崖过岭”的参照之用。但至今如于丹之流,连“仁义礼智信”中的“信”字的简单涵义,都能错解为“信仰”的沽名钓誉之徒,为行谋利之实,以借宣扬儒学这门公元前五,六世纪的过时玩意儿为名,在客观效果上只能迫使全民在无法辨析真伪的能力的情况下,陷入对传统文化盲目崇拜的错误情结之中,阻碍西方现代文明与本土文化的顺利结合和良性发展,甚至导致前者遭到排斥和驱逐的恶性结局出现。
在犬儒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真正精通或是有兴趣了解儒学的人少之有少,那些枯涩乏味的说教只能让娱乐男女们大倒胃口,岂还会指望他们去翻上一页,稍作窥视。但问题就出在对于儒学的一无所知,只能误导这些人以为儒学是门什么博大精深的学说而恭敬以待。尤其要对作为民族文化遗产重要的部分之一的儒学进行客观批判,往往极易惹恼道德秀星,激起他们的作秀欲望而变得举步维艰。“虽千万人吾往矣。”固然气魄无比,但本大无胆匪类在此虽越俎代庖,捡这吃力不讨好的粗重工夫,也只敢浅说一二。
众所周知,一种新生思想的出现,无论其本身的观点如何的新颖独特,哪怕再离经叛道,或是最终被证伪的谬论,都必然在固有的思想中有迹可寻。这道理十分简单,与科学艺术一样,人类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经过世代传承所累积而成的。同时这个过程中也必定得具备完善的淘汰和筛选机制,用来剔除无法与时俱进的学说理论,从而以“破”来换取使新玩意儿而“立”的空间,来保证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的长久保鲜。
可惜本民族千年而来最奇怪的传统便是喜欢拜古人,并代圣贤立言。而且死得越早的,咱就拜得越起劲。以至孔子、孟子,老子等人通通被供奉成了各时代所有人的思想权威。对于他们的学说,所有人除了无条件接受外,对之只有发扬光大而无质疑反对的权利,哪怕稍有微言,都极易遭到全社会的呵斥。而从春秋战国之后,中国至今再未出现过任何的大思想家以及能与西方学说媲美的思维体系,全拜此所赐的缘故。哪怕保留下来的部分思想已经与如今一切文明的精华水火不相容,仍可肆虐而无所限制。导致别人的思想体系早已是“上林花满枝”,而我们的仍是“辇路生秋草”,却照样被众人捧成文化遗产,而烧香跪拜不止。
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中国人传统主观价值观念可以压倒一切的思想作祟,哪怕要违反自然与社会规则,歪曲和痛奸客观事实都在所不惜。而在这点上,孔子无疑做了这个流毒至今的文化传统的领军人物。虽然才气文笔不如庄子,逻辑思维不如荀子,想法见地及不上韩非子。可他老人家照样坐上了中国思想家的头把交椅,无非因其乃儒学的开山鼻祖。可惜如今被那些儒学讲座糊弄地一愣一愣的同志们根本不知道,儒学根本不是一个独立而成的思想体系。当初这老家伙毫无写作能力,拿他的话搪塞说,就是“述而不作”。儒家经典的<<四书>>,没有一篇出自他的手中。而<<论语>>不过是他的后代弟子依照他的语录所记载下来的。而<<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全是他引用于各处,汇总整理,而非出在其之手的著作。而且在编辑过程中,从未见他对这些文论有过任何的注释和评论,充其量只不过相当于如今杂志社的编辑罢了。
而儒学虽杂,但中心思想无非就是论语里的以下这段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所以明显看出,“克己复礼”便是儒学的总纲,之后的所有儒家学说和思想形成,全是始源于此话。而所有对此句的分歧异解,只是在于讨论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我曾在前面指出过,凡是观看过论语的同志都会发现,涉及到孔子的谈话中的许多的词汇,诸如“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并没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往往同一个词有不同的解释,或者所指对象的不同,所以整个概念集合相当的模糊,其所划分的标准完全是非固定的。这只能靠读者自己仔细通读全书,在通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后,然后加以判断,最终在不同的概念范围内,确定其的涵义。
同样,所谓的“礼”是一个概念极为混杂和模糊的词汇。它可以指其时的某种社会制度准则,也可以指一种行为规范。而当它被意为行为规范时,之间还有群体与个人等对象的区分。但所谓的礼治,根本出发点还是在于“克己”。即要求所有人守本分,牢牢克制住内心的私欲。最重要的是,这其中不同的人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所制设的不同规定去行使言论和行为。我在先前就举出过<<论语>>中“君子”和“小人”的例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在这里,不同句中的“君子”与“小人”的所指对象不同,而进行了道德,社会地位以及智力上的划分。所以在孔子的脑中,一个真正和谐理想的社会,必须是一个等级明确森严的社会。处于不同等级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礼”。而只有全社会不同等级的人遵守了不同的“礼”之后,才可以最终达到“仁”的境界。如朱熹所说的“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而其的具体操作内容便是以下这著名的一段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以从儒家的这个推导公式来看,一个完善的社会秩序首先必须经历个人的道德完善过程,从而再进入群体的管理过程。而其的思维方式,就是将社会的不同层次缩小为个人的不同层次,国家的构建模式缩小为一个家庭的构建模式。反过来说,就是将社会看成了一个被放大的家族,将社会关系与家族关系等同。从而得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的结论。
说到这里,所有人应该可以立刻察觉,儒学究其本质,其实只是一门靠完善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去调节人际以及社会关系的道德伦理学。而放在道德领域中来看,在其时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毫不发达的年代,儒学的形成确实画下了千百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一笔。无论优劣,至少作为一种新兴思想的形成,其价值确实不容否定。但同时,作为一门纯道德伦理学,如果将其作为替代社会学的等价物,将任何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简化成为道德学,并试图使之成为管理国家社会发展运行的金科玉律,却毫不存在任何的现实可行性可言。
同古希腊思想家不同的是,中国古时的圣人学者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等领域基本毫无任何的研究。而战祸连绵,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也决定了与世俗无关的问题,实在引起不了古人思考的兴趣。而诸子百家无论学说主张之间的分歧有多大,甚至黑白以对,但研究对象全部集中在人事上。
而儒学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哪怕如此,只要头脑清醒的同志立即可以看出,要调节人际关系,首先就要对人性有个客观并且相对较为准确的认识。但儒学“克己复礼”的中心思想却完全没有建立在这个必要的大前提上。而所有的儒家文献,都没有对人性问题有过严肃详细的探讨。无非靠一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类的蒙童儿语搪塞。众所周知,人性之复杂,哪怕历代东西方有识之士苦思冥想了几千年都无法一锤定音,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孔子的“个人(主动)修身”以及孟子的“人性善”论的提出,都缺乏了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即使孔老二要求的个人自我约束确实能起到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源,却还是得倚仗个人的自我扩张。只有两者的分配比例到达平衡协调,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所以过分追求个人道义上的完美,而强硬去除人的自私自利的天性,即使社会最终被统一在和谐之中,也绝无再进步的余地可言。而鸦片战争前,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便乃是最大的证明。
更何况妄图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全民能老老实实的克制私欲,莫教兴恶念。个个修练成“刀枪不入”,不为财色而动的道德圣人,从而到达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境界,当真连<<格林童话>都编不出如此的痴人说梦之语。
而同样,这就是为何如今很多网友上网因对某一事或物的看法不同而引起争论,最终将之转变成了正邪,善恶之争。所有人并不是从对方的只字片语里找出客观事实以及逻辑论证的软硬伤,而是靠互相指责对方的道德立场,来抢占对方道义上的制高点去试图驳倒对方的原因。毕竟儒学的流传至今,多多少少使国人在面对问题时,有了首先考虑的是“善恶”而不是“真假”问题。而对于一些“恶”事物毫不能采取宽容的错误态度,反倒是对于一些形善,实为虚假的事物,却保持了高度的容忍力。因此在对于一些客观事物做出肯定和否定的评价时,其标准便是事物的善恶是否超出了人的道德容忍力,而不是事物的真伪性。可当一切问题都转化成了道德问题,而一旦道德容忍力突破了一个社会所能接受的底线,自然社会的隐患便将完全的暴露,从而出现不同的矛盾纷争,阻碍民族前行的脚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人类日益从生活中寻找到更多自由的附着物,而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视自己。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诸如“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等儒学名言,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指导原则,将会是放诸四海皆准而永不过时的真理。但在现代文明不断完善的今天,人类思想的进化尤为重要,而靠一群古人的学说去作为当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依据标准,完全是固步自封甚至倒行逆施的做法。只要明白这一点,便立刻就能洞见东西方文化隔膜的存在原因。等到哪一天中国人有了百多年前日本人一面保护传统文化,一面敢于喊出“脱亚入欧”的胆气,能正视自己文化到各个领域的不足,放弃顽固不化,守着一点古人的唾余过活的思想,勇于学习接受(而不是如今这样画虎类狗式的模仿)西方文明,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才有我们这个民族瞎折腾了几千年后,重新木秀于林而称雄世界的希望。


305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贵宾

杯酒渐浓

Rank: 2

石子
2756 颗
帖子
11121
在线时间
1952 小时
7#
发表于 2009-8-6 15:21:48 |只看该作者
小鬼的博学默默是认可并且赞许的。
不知道小鬼混迹论坛多久了呢?在网络也算个赫赫有名的角色噢~

❤请耐心做点什么。

303

主题

1

好友

1万

积分

黑玉

石子
5111 颗
帖子
17881
在线时间
587 小时
6#
发表于 2009-8-6 12:35:37 |只看该作者
有信念总是好事,至少儒家是有很坚定的信念的。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5#
发表于 2009-8-5 22:14:52 |只看该作者
[quote]有水平的网友回帖,小鬼当然会回,如诗歌版的阿樱和默默。而那种漫无目的的捧杀或是恶骂帖,或是从不指出作者文章的软硬伤,专门来推销读者自己价值观,作政治指导的帖子,回了有何意义?
你问好我问好,你牢骚我 ...
道理说得很好,我也是赞同的。知难行亦不易,果不其然,与你共勉吧。

0

主题

0

好友

14

积分

微尘

石子
0 颗
帖子
14
在线时间
4 小时
4#
发表于 2009-8-5 21:04:07 |只看该作者
有水平的网友回帖,小鬼当然会回,如诗歌版的阿樱和默默。而那种漫无目的的捧杀或是恶骂帖,或是从不指出作者文章的软硬伤,专门来推销读者自己价值观,作政治指导的帖子,回了有何意义?
你问好我问好,你牢骚我反击,除了把回帖数和点击率这种虚玩意儿炒上去,有何实质意义?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微尘

石子
0 颗
帖子
51
在线时间
1 小时
3#
发表于 2009-8-5 14:32:05 |只看该作者
[quote]
鲁迅当年叫骂“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但其死后至今仍能风靡全国的巨大成功又何尝不是沾了时代的光,从而被人价值一顾后的结果。本人虽不通风雅,但若生于彼时,则绝不教其的恶毒刻薄专美于前。
要闲话,还是先通风雅罢。否则,怎么让人明白什么是“被人价值一顾后的结果”?

79

主题

0

好友

2479

积分

贵宾

Rank: 2

石子
1662 颗
帖子
2479
在线时间
1496 小时
2#
发表于 2009-8-5 12:43:43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不到闲,而是杂乱。
鬼谷从来只发帖不回帖?

Archiver|手机版|朴璞作家网   

GMT+8, 2024-11-28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