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捐款 [打印本页]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5-9-19 22:26
标题: 捐款
本帖最后由 晨钟 于 2017-6-13 15:47 编辑

捐款

晨钟

  新学期期中考过后,朝阳中学高一(1)班尖子生吴奇同学病了。
  吴的父亲打电话向班主任李老师请了假,本以为感冒发烧向小门诊问点药可以治好,却一直高烧不退,打点滴仍然不起作用。父母慌了手脚,赶紧送县人民医院检查医治。
  然而县医院经过一番检查、诊断、治疗,同样没有多少起色。这是什么怪病呢?
  县医院建议转院至省医院。经广州N医院进一步检查,初步诊断为乙脑病,还可能有传染性,医生建议吴休学住院治疗。
  广州N医院治疗费用昂贵,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为了救儿一命,吴父母四处筹钱,东挪西借,求遍了所有亲戚朋友,依然杯水车薪。
  吴爷爷想到孙子就读的学校或许还可以筹点钱,硬着头皮找到校长,说明原由。校长二话没说,立即答应老人筹款,由学校团委组织,林书记发出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踊跃捐款。
  不用一个星期时间,全校共筹集善款六千多元。救人如救火,事不宜迟,星期五傍晚,由班主任和团委书记一起登门把钱送到吴家中。吴家千恩万谢,临别时,一定要送两位老师礼物。两位老师一再推辞,无奈盛情难却,只好各自收下礼物。
  林书记回家首先打开礼物,才惊讶发现,一个内装八十元人民币的红包!
  “这怎么好?”林书记马上打电话给李老师商量,“这钱我们不能要!这可是救命钱啊!我们捐都捐了,怎么还能拿人家的钱!我怕拿了这种钱会睡不安稳的!明天你帮我一起把钱退还他家!”
  李老师说:“是啊!我正不知如何是好,正想请你出个主意呢!”
  第二天,林书记把两人共一百六十元人民币一起装进一个信封,粘好封口,在信封写上:“吴家长收。”并吩咐李老师:“你一个人去吧!就说这是学校给他家的‘慰问信’。拿给他家人后不要等他折开立即走人!”
  李老师依计行事,来了个“金蝉脱壳”,溜之大吉。
  更庆幸的是,在广州住院的一个多月里,吴奇结识了一位同病房的朋友温欣。一回生,两回熟,渐渐地,两人无话不谈。谈学习,谈人生,彼此之间颇有了解。温欣的父亲是某私立中学的老板,且平时乐善好施,尤其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总会慷慨解囊,一生不知资助了多少贫困生!
  吴爷爷带着用毛笔字书写的大红纸感谢信到学校答谢,感谢信在朝阳中学教师办公室门口贴了好几天。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师生们都感到无比欣慰。
  吴家却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吴奇康复出院,回校上课了;忧的是医药费花了十多万如何还呢?下学期吴奇还能上学吗?
  第二学期开学,吴没有来朝阳中学转学了。
   
                                                                                                  (2016-5-26)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15-9-20 17:28
正能量
作者: 彩色的梦    时间: 2015-9-20 21:09
正能量,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有点莫名其妙。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5-9-20 22:27
我倒觉得楼主不像是要表现正能量。
作者: 彩色的梦    时间: 2015-9-20 22:42
李勤 发表于 2015-9-20 22:27
我倒觉得楼主不像是要表现正能量。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还是正能量的。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5-9-21 09:34
本帖最后由 晨钟 于 2015-9-22 16:55 编辑
李勤 发表于 2015-9-20 22:27
我倒觉得楼主不像是要表现正能量。

这是几年前一个真实的故事。只是为了隐私,所有校名、姓名用化名,不放在散文版而放在小说版。至于结局,是一个悬念,值得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5-9-21 09:48
学校、老师这么做,难道错了吗?我想一点没错。应该是学生碍于情面,找一个没人知道他过去的学习环境。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5-9-21 22:49
作为小说,是否真人真事并不重要。
一篇文字,也不是放在小说版就成了小说,放在散文版就成了散文。
建议楼主多考虑一下: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5-9-22 16:37
李勤 发表于 2015-9-21 22:49
作为小说,是否真人真事并不重要。
一篇文字,也不是放在小说版就成了小说,放在散文版就成了散文。
建议 ...

    李老师言中了。
    我想表达的一方面是校方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却是病人家长不够诚意。一张感谢信只是流于形式,而对于六千多元人民币善款竟敢拿出八九百元让老师“回扣”,是不是太江湖气了?甚至有夸大病情、夸多医药费的嫌疑。结局是一走了之,实在令人费解。若是怕同学耻笑,是个人心理障碍问题。而正常心理的人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还要捐什么款?
    “真金不怕假和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捐款救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至于学生病情重不重,能治好最庆幸。要不要走,顺其自然吧!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15-9-22 23:34
李勤 发表于 2015-9-21 22:49
作为小说,是否真人真事并不重要。
一篇文字,也不是放在小说版就成了小说,放在散文版就成了散文。
建议 ...

小说版人气不旺。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5-9-22 23:39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5-9-22 23:34
小说版人气不旺。

这话说的是?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15-9-22 23:49
李勤 发表于 2015-9-22 23:39
这话说的是?

多鼓励才出作品。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5-9-23 22:22
本帖最后由 李勤 于 2015-9-23 22:24 编辑
晨钟 发表于 2015-9-22 16:37
李老师言中了。    我想表达的一方面是校方助人为乐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却是病人家长不够诚意。一张感 ...

     如此看来,你想要通过这篇文字表达的东西,有点多了。写小小说,是不能太“贪心”的。

      第一次看时,我的视线在两处稍稍停了一下。一处是家属送礼(两位老师各两包芙蓉王香烟加四百元红包),另一处是病愈回校被劝休学)。

      从你的回复上看,红包问题确是你所想写的要点。尽管我所关注的,与你所想写的,或许不尽相同,但在这小说中的确是值得琢磨的。如果此处能把文章做足,这小说就有分量了。

      至于病愈回校,校长建议其休学……这一点,最好去掉。且不说乙脑这病并不会传染,学校不能劝阻病愈学生回校,单从小小说写作角度来说,无助于表达主题甚至是容易引发歧义的,就应该果断删除。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5-9-23 22:58
晨钟 发表于 2015-9-21 09:48
学校、老师这么做,难道错了吗?我想一点没错。应该是学生碍于情面,找一个没人知道他过去的学习环境。

     其实,你写作此篇的初衷,或许就在这里。
      难怪彩梦觉得你最后一行莫名其妙。你把最想表达的,放在了最后,并且只有一行文字。此法用得好的话,会有峰回路转的奇效。但显然此篇你没有做到。也许这不是一篇小小说所能表达得了的。

      回到事情本身,学生患重病,老师同学捐款救助,这是天经地义的,患病学生家属根本不必送礼(尤其是红包),即使病愈出院没有送感谢信之类,也没有什么。大家捐款就为了帮助他治病,治好了就好了。如果老师收下那红包,就是收取回扣啊!而你想不通的学生转学的事,我倒觉得没什么可想不通的。作为捐款发起者或组织者,看到捐款救助对象病愈出院,此事就算了结。而且,校长不让其复学在先,其转学在后,并无不妥啊。嘿,碰上厉害角色,回过头来状告学校都说不定呢。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5-9-25 15:53
本帖最后由 晨钟 于 2015-9-25 18:20 编辑
李勤 发表于 2015-9-23 22:58
其实,你写作此篇的初衷,或许就在这里。
      难怪彩梦觉得你最后一行莫名其妙。你把最想表达的, ...

   谢谢李老师指正!
    作了点修改,正能量版的。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15-9-25 20:35
楼主的小小说有进步了!建议还是要多读多写!楼主多采用叙述的手法,让人感觉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本故事的情节比较平淡无奇,建议楼主不要局限于事实,大胆张开想象力,多理解李老师的回帖中意思。
在多读过程中,建议注意一些问题:文章的谋篇布局,情节的设计,作者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文章的主题,也是立意!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是说中心思想,通过什么什么之类,表现了什么什么之类。
一家之言,共勉。
李老师苦口婆心说了那么多,我也鹦鹉学舌。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5-9-26 12:12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5-9-25 20:35
楼主的小小说有进步了!建议还是要多读多写!楼主多采用叙述的手法,让人感觉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本故事的情 ...

谢谢指教!

作者: 望帆    时间: 2015-10-5 09:41
楼主态度不错,值得学习。
作者: 陈家大少    时间: 2015-10-8 14:38
我最早回帖的意思就是希望楼主把此文写成正能量的。
作者: 一叶斑斓    时间: 2015-10-18 20:58
看完主帖和回帖,获益匪浅。
作者: 晨钟    时间: 2016-5-26 18:24
本帖最后由 晨钟 于 2016-5-26 21:14 编辑

正能量版的似乎太平淡了,不像小说。一方面,我不想一味去美化教师,从而使小说失去曲折艺术性;另一方面,仔细想想,学校的教育思想真的有所欠缺,缺乏换位思考,没有尊重学生及家人的自尊心。再修改为本文,目的是期望教育者能有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有困难的学生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bbs.pupuzuo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