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路
我经常劝诉朋友,年少时的梦想,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我的文学路,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常寻思着,自己是怎样喜欢并走上文学之路的?随回忆的思绪,我回到三四岁时。那时,乡下娱乐节目贫乏,大家农忙后,最好的娱乐节目就是看潮剧。镇上大衙门戏院经常有潮剧演出,爷爷几乎每次都会带奶奶和我去看。那时年少,听着台上依依呀呀唱腔,看着戏子的戏服甩来甩去,每次不到半场,我就呼呼大睡,散场时或是叫醒我或是爷爷抱我回去。正是潮剧的熏陶,我喜欢上看图书(连环画)、听故事。那时家里穷,母亲每周只给我一两分零用钱,我都会跑去大街用来租看图书。那时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四大名著、聊斋、神话故事等,我经常看得很入迷。大街商业楼梯下,经常有一帮老人在乘凉,有一老人在讲故事,讲完大家随意给一两分钱。我躲在人群中,静静地听着老人绘声绘色讲述三国、封神、西游等古代小说故事。稍大些,我不再跑去大街听故事,边帮奶奶贴纸钱,边听奶奶讲故事。奶奶虽没读过书,因小时跟着舅公在家读书,也认得不少字,只是不会写,她将读过经书的故事一个个讲给我听。
现在想想,第一个让我喜欢上文学的应是我的爷爷和奶奶。
上小学后,我不是很喜欢阅读,而喜欢听大人讲故事,这可能和小时候形成的习惯有关吧。小学时,因作文需要,我看了很多作文选,有时也会模仿写写,四年级时一次作文课,有位姓刘的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当场读给同学听,这个行为大大地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五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相对稳定,语文成绩在班级前列。升初中考试,我以语文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甲子一中。
初中,我遇到文学路上的第一个导师——吴世旭老师。吴老师不是我的班主任,只教我语文,但对我特别关心。他要求自己班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也悄悄对我说,你也写写,写完拿给我看看。从初一起,我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几篇作文,写完经常拿给吴老师看看、提提意见。因为我写作是自发的,不像其他同学有压力,写得比较轻松,不知不觉慢慢爱上写作。由于常练笔,那段时间,我的写作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有时作文课,我经常写完老师布置的题目,自己再写一个,一起交给吴老师批改。这个一挥而就的写作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当时上语文课,吴老师经常用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课堂讲解,对我有很大的促进。初二有一次甲子镇中学生作文比赛,吴老师拿了我平时练笔的一个作文《黑板擦奇案》参赛,竟然得了第一名,大大鼓励了我写作的热情。那时,我偷偷爱上写诗,但不敢拿给吴老师看,担心他会反对。我写了两首诗,偷偷参加《中学生博览》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学生短诗大赛,竟然得了三等奖。我将获奖的消息告诉吴老师,他很兴奋,鼓励我多写,不要局限一种文体。参加短诗比赛这事,后来成为我94年高考命题作文《尝试》的素材,因作文高分,我以813分的成绩拿下当年汕尾市语文单科状元,这是后话。
中学阶段,我开始喜欢阅读。学校没有图书馆,家里的文学书籍也少,要看书只能自己买。我当时买了一些小说、散文书籍,阅读量依然很少。我将平时的零花钱攒起来,坚持每月买一本《读者文摘》(后改名《读者》),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母亲老问我,买那么多书干什么?但是她内心还是支持我,只是奇怪我不用钱买零食而已。初中,我对喜欢文学到入迷的地步,非常崇拜鲁迅先生,就是那时心里种下一颗文学梦的种子,只是后来发芽太迟了。进入高中阶段,因学业压力大,写作的热情也少了一些。但每次语文写作,我都很认真、用心写。作文多次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宣读,在学校作文比赛也多次获得一、二等奖。难怪高考第一场语文结束后,班主任笑笑对我说,这个作文题目一定很适合你。高二分文理科时,我曾经经历一次大考验。以我的个人学习情况,学文科是最适合的。但由于甲子的文科资源缺乏,包括资料和师资力量,导致前后多年文科都没人考上本科,我们那一届也是如此。当时大哥已出来工作,他建议我以文科的优势去读理科,这样才有机会考上本科。后来事实证实,这个建议是对的。我高考的成绩,文科类的考得较好,补了理科的不足,能顺利考上本科也全靠语文的单科成绩。
让我喜欢上文学,特别要感谢一个人是吴老师,是他真心指导我写作、鼓励我创作,夯实了我的写作基础,让我一直保持追求文学的梦想。
回想起来,整个大学四年,对文学没有一点贡献,写作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因学了工科,每天都是一些枯燥的力学计算,无聊之极,有时会写点东西,那些都算不上写作练笔。大学四年,我业余时间都花在另一爱好书法上,文学写作也不再坚持。那时,我想可能以后再不会搞文学创作了。大四无聊时,几乎看完古龙的全部武侠小说,对偶尔写武侠小小说,也算有一点点帮助吧。
大学毕业工作后,分配到一个施工单位,整天泡在工地,文学写作对我来说,越发遥远。倒是书法还能发挥点作用——写写标语。刚工作一两年,几乎没有阅读,偶尔会买一本杂志看看,也是打发无聊的时间。一次,我在同学燕禄宿舍看到一本孔庆东的文集,那时燕禄还依然喜欢文学,文集里有一篇写孔庆东研究生时代宿舍同学的趣事,构思奇巧、文笔幽默,一下子让我有了想写大学206宿舍趣事的冲动。一个想法在我内心悄悄滋长。我记得是1999年的国庆节,我没有出去玩,一个人待在沙河石鼓岭的空中楼阁,莫名其妙有一种想写东西的冲动。我拿出纸笔,首先想到是大学好友老干,两个小时一挥而就,三四千字的一个东西出来。之后,有空我会修改一下,打印出来给喜欢文学朋友看看,大家评价还不错。几个月后,我写了隋大的故事,这次采用了武侠的写法,这个东西才算是我高中之后的第一次练笔。后来隋大结婚时,我打印送给他作为结婚礼物,据说他很喜欢,因为我把他写成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本计划继续写下去的,但天性懒惰,加上工作繁忙,就搁下来了,直到现在还没完成。有时同学问,几时写写我呀?我笑笑说,等年纪老一点吧。
我一直以为,自己离文学已越来越远了。每天在工地见到的是农民工兄弟,早已习惯他们的行为粗狂和语言粗鲁;回到宿舍和一帮朋友喝酒吹牛打麻将,也很过瘾。2003年的工作调动,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包括文学。新单位上班在办公室,不像以前在工地打滚。我慢慢学会上QQ,通过QQ自己的打字水平提高很快,如果打字慢,MM们就不理你。一天,我在甲子中学校友录上看到几个女生QQ,也加她们为好友聊天。其中一个,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君。我将自己写的两个大学同学故事发给君看,她赞我文笔不错。男人是经不起称赞的,尤其是未婚男子。我答应她,在QQ上现场构思即写一个武侠小说给她看,就是后来整理的《绝情剑》。我记得一个名人说过,一个人在恋爱或是正恋着某个事物的时候,潜力是最无限。从那时起,我又萌发了写作的念头。
那段时间,打打停停,写了一些文字,但没有真正在意是否是文学作品。2005年的某天,我和大哥聊天,他那时正热衷于写小小说,经常在惠州日报上发表。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小小说是什么。大哥知道我喜欢写作,鼓励我也写写。我开始没多大兴趣,文学的冲动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直到2006年的某天,我无意上惠州文学论坛,注册了小陈飞刀,开始关注论坛上的小说。我阅读了论坛上全部加精华的小说。忽然间,自己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在电脑上敲打了一个也发上论坛。没想到还有几个文友在后面点评。第一个文字是一个不成形的,我现在都忘记放哪里了。第一个称为小小说的应该是《相亲》。相亲的由来是因为一个朋友相亲失败,被对方家长诸多刁难,使我萌生想写一个小说挖苦、讽刺他们的冲动。《相亲》一发上论坛,就得到大家的好评,尤其是李勤老师。大哥告诉我,李勤老师是甲子人,就是以前萤光文学社的创始人,对他很关心,已经多次指导他了。李勤老师对《相亲》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并鼓励我写得不错,要多写。那时,惠州日报副刊编辑范海波先生经常上论坛采稿,我的《相亲》被看中并发表了。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字,不要说内心有多兴奋啊。
那段时间,我每天坐地铁上班,于车厢无所事事,脑海胡思乱想,将在出入口遇到一个女孩的事写成324字的《迟到》,被李勤老师第一次发表在《惠州文学交流》,使我信心大增,在小小说作家论坛被蚂蚁版主王豪鸣推荐发于《百花园》2008年第2期,后来《迟到》入选多个选本,再一次证明了李勤老师的慧眼。
2006至2007年那段时间,我像着魔般,每天不停写着,大部分的作品写于那时,包括《专家》、《选美男》、《我是保姆》等等。那时,几乎每几天就有一篇小小说问世。两年内,我竟写了近百篇。那时写作的动力除了李勤老师、陈家大少的鼓励,还有一个源于文友骐骥和我的良性竞争。那时,他写作也处于疯狂状态,经常有好作品发在论坛。我也不甘示弱,李勤老师似乎看到这个现象,同时鼓励我们,让我们共同进步。非常想念那段和骐骥拼作品的时光,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写作,他是我在小小说写作路上第一个并肩作战的文友。后来出现阿社时,已经找不到那种感觉,或许写作路上就需要一个同样状态的对手吧。
刚写小小说初期,我对一些技巧、语言都不甚熟悉,毕竟离开文学创作队伍太久。大哥对我文学上的帮助是无法量化的。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会讨论至凌晨两三点,大哥毫无保留地将创作 “秘诀”传授给我,使我很快跨越量化到质变的漫长期。我个人追求朴实无华的文字,不甚追求技巧化。我也建议大哥要慢慢去掉技巧的痕迹。那时,李勤老师主编《惠州文学交流》,选发了我多篇小小说,对于一个文学创作的入门者,作品的发表无疑是最好的鼓励和褒奖。惠州日报副刊的编辑祈大忠也多次选发我作品。那段时间,其实我工作上很忙,但每想到论坛老师们、文友的关心,就会抽时间写写,有时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写作,且写作质量较高,一个小时就能写一个,几乎不怎么修改。现在说没时间写,其实都是藉口而已。
回想起来,是惠州文学论坛那片热土培育了我,使我在文学这片土地上发芽、成长,李勤老师和大哥犹如园丁一般,为我浇水、施肥,促使我茁壮、健康成长。2007年11月18日,在李勤老师和大哥的推荐下,我加入惠州市作家协会,为我11月20日的新婚送来一份厚礼。不久,《选美男》一文发表于《天池小小说》第12期,这是我首次在省外刊物发表,是我小小说道路上的一个突破,也是送给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最好礼物。2008年初,李勤老师着手策划《东江文丛》出版工作,我很幸运加入文丛行列, 5月出版了个人小小说《醒来之后》。李勤老师帮我的集子写序,那时她肩负主编重任、个人小说集选(审)稿,还抽空为我们兄弟俩写序,我们都非常感激,在小说集后记中也多次提到此事。
2008年小小说论坛新秀赛,我和大哥都参加了,还经常相互鼓励,后来我意外落选,感到很失落。李勤老师还特发来信息,鼓励我不要在意,继续写自己的作品。那次失落,其实对我的创作是一个很大的打击,2008年至2009年,我几乎不再创作,但还是大家的鼓励,让我又一次敲打文字起来。我很幸运,能遇到一个酷爱文学、善于培养新人的好老师——李勤老师。
2008年,我第一次申请加入省作家协会,没有通过,理由是文集出版社是香港的,只能当参考。2009年,我想放弃不再申请,是大哥多次鼓励我,才使我及时补充2009年发表的资料,结果意外通过加入省作家协会。我自己一直觉得,我个人的社会责任还不够,愧于作家的称呼,还是称文学作者比较合适。
李勤老师是我真正走上文学道路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想最好的回报就是不要放弃文学创作、去掉自己的惰性、写出更好的作品吧。
大哥对我的亲情、恩情、友情已不单单文学上帮助那么简单了,此处省去十万字。如以后还在搞文学创作的话,我会将感恩的文字出现在一个长篇小说中,这也是我一个长远的想法。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我的文学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我自己也不清楚。在我走过的文学路上,要感谢的人还很多很多,我的父母、亲人、文友和兄弟姐妹。我惟一能做就是,永远保持对文学的追求,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尽一个作家应尽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如此而已。
2011年6月25日下午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