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8-11
- 最后登录
- 2018-10-2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02
- UID
- 23194
- 精华
- 0
- 帖子
- 102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石子
- 7 颗
- 帖子
- 102
- 在线时间
- 7 小时
|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上网浏览各个网站的新闻远比看纸质媒体的新闻要来的简易和轻快。也许是出于竞争的需要,也许是记者们为夺人眼球玩的一套文字游戏,时下好多新闻报道的题目都快成了都市的“万花筒”。
昨天我无意间浏览了人民网和新华网,有两篇报道的标题从众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闯进我的眼睛,一篇是《重庆34岁男子在休闲城裸死 现场发现开包壮阳汤》,另一篇是《29岁剩女相亲记》。报道的内容暂且略过,透过标题,记者们想告诉读者什么?上一篇的关键词是“男子”、“裸死”、“壮阳汤”,下一篇的关键词是“剩女”、“相亲”。如此充满诱惑的标题,我想,凡夫俗子如我辈是抵挡不了的,见到如是标题大有立马一读为快且付之实际。然则,除了从中读出陈词滥调的叙述和老套的肉容外,新奇或是其他的可读性却在讥咒之外。这时候我想到了,莫非媒体没啥现实可报道的材料?非把得一些现实生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大题小作放出来炒作一番!也莫非记者们词穷?非得把与性有关的词儿搞得像古封建妇女的裹脚布一样晾出来晒晒?
百无聊赖中复又想起近期所读《家庭》杂志的一篇人物报道及两年前《河南商报》的一篇报道。
《家庭》杂志2009年上半月版的一篇标题为《国学大师季羡林,与小学文化妻子相守一世情》的文章,光是标题,就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勿庸置疑,作者是作文修辞的好手,“国师大师”与“小学文化”这一对比,把前者之高与后者之低衬托的淋漓尽致!这标题里头是否蕴藏着古封建社会里“门当户对”的余毒在?我想,这不是作者要考虑的问题。我可以理解,作者绝对是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原则写下如是标题的。读罢全文,也莫过于季羡林这样一位有着显赫名声的大师级人物能与其小学文化的妻子相亲相爱过一生。结合标题和全文意思,纵是作者不写“国学大师”与“小学文化”的字眼,大众们对季羡林这样的一个人物多少还是知道的,就像是鲁迅前面加不加大师,人们心里面早已经默默地加上了一样;标题设下如此大的对比落差莫非是作者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夫妻关系中,有着尊贵身份的一方与贫贱的一方能相守一辈子更值得提倡和正面歌颂?那么,有多少普通老百姓夫妻间相濡以沫让人感动的一生算是什么?夫妻间的情感硬是要扯上社会地位或是身份和一切物质上的东西有关的话,那么是这个文明社会的悲哀!
两年前,《河南商报》2007年6月2日报道了一篇标题为《河南新密市质监局正常执法反被胁迫赔偿3万元》的报道。抛开报道的内容,就标题而言,“正常”一词深深地刺疼了我的眼睛!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法,非得冠上“正常”此一形容词才能说事或是该质监局执法里头有着过多的“不正常”的猫腻需要强调呢?纵观整篇报道,乃是一篇正面报道,叙说了该质监局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社会涉黑势力的围攻且被迫要求赔偿3万元的损失。作为一篇媒体正面报道的文章,竟然对政府职能部门执法行为随意加上“正常”一词,若以该篇报道的表达方式推开了,问人家工作的,就要用“你正常上班了吗?”,问医生主刀的,就要用“你正常给患者动手术了没有?”,问媒体的,就要用“你们正常报道了吗?”,问政府的,就要用“你们正常管理了吗?”……这究竟是种啼笑皆非的事情还是语言学沦陷的悲哀?
末了,不禁想悄悄地与上述报道的作者们说一声:哗众未必能取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