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9-9-24
- 最后登录
- 2012-2-8
- 阅读权限
- 0
- 积分
- 18
- UID
- 24460
- 精华
- 1
- 帖子
- 210
- 在线时间
- 73 小时
- 石子
- 0 颗
- 帖子
- 210
- 在线时间
- 73 小时
|
发表于 2009-10-10 18:42:23
|显示全部楼层
惘:梦与现实之间
——读梅影《惘》
文/不问圆缺
《惘》是一首赏图诗,赏的是这么一个画面:一位黑发白衣、轻薄如羽、背荷蝶花的少女,对着比自身高大的紫色影子,似触摸,似邀舞,填充周围的满是混沌的灰蒙,少女的目光,并不朝向对面影像的脸部,而是略略朝下,对着影像中间的钩月。
梅影面对这图景,看到了少女沉沉睡去的梦,“梦沉沉睡去”。梦为什么会沉沉睡去呢?少女怀春,该是绮梦翩跹才是啊,是因为“奔跑的渴望在双脚的呜咽中/逃离”,她已经跋涉得太多太久,跑瘦了双腿,她不得不在绝望中颤抖着,“收紧美丽的双翅,默默行走”,而她“穿越黑夜”的白衣,飘摇出她的凄迷,也透析着她的纯洁……
诗的第一节,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凄婉的故事,进入一位失去爱情、在无边寂寞中苦苦寻觅的少女的精神领地。诗句很短,给出的意象也很简单,是梦沉睡,脚呜咽,人默行。然而,最后是“白衣穿越黑夜”!这一白一黑的穿越,突然拓开了另一个视野。
于是,便有了第二节的“转身”和“看见”,而且是“看见醒着的星月”。这是转折,是觉悟,是猛醒。接下来呢?该是“突破”。然而,如果真是突破了,顿悟了,也就无所谓惘了。梅影为诗定题《惘》,该是早就成竹在胸的。“一张纸是/我和我之间的边界/打开又掩上”。有一张纸(阻隔),哪怕是在我与我之间,也是存在的,而且是“打开又掩上”,它是无法彻底打开的。这阐述的是精神世界的不可触摸,人与人的不可亲近。这多么令人沮丧,多么令人迷惘,然而也正因此,才让人永远充满好奇,永远保持着探索的欲望。这,便是诗的意境的拓展,是主题的提升,也可以看作某种意义的突破。
如果这首诗停留在第一节的描述上,写得再美,我们也只能称赞一声“很美”。如果第二节的一张纸打开了,而不是打开又掩上,我们也体味不到现在这种微妙的感觉:若即若离、将破未破。诗的好处也在于此:将盈未盈,留有寻味的余地。话说回来,如果要说此诗的不足之处,我想该是意境尚不够浑厚,读来稍嫌单薄了些,结尾虽有余韵,却显匆促,若能多些曲折,便更能引人入胜些。
《惘》写的就是惘。图中人的惘,诗中人的惘,读诗人的惘,看得见看不见的惘。所有的惘,归结起来也许就是梦幻与现实的惘。如果说我与我之间隔着的只是一张纸,那么梦幻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就是一个雾海。我们似乎看得很清楚,但我们何尝不是像图中少女一样,睁着大眼,却恍若盲人,只能凭心去捕捉那些光影声色……如果还在梦中,惘似乎是一种合理存在,醒着却还是惘,便有点令人忧心,这么一种情绪,更渲染了惘的浓重氛围。
当然,如若有谁能跳出诗外,也许也就挣脱了那惘。让我们期待那令人惊喜的灵光一闪!
附梅影诗歌原作《惘》:
惘
文/梅影
梦沉沉睡去
奔跑的渴望在双脚的呜咽中
逃离
收紧美丽的双翅,默默行走
白衣穿越黑夜
蓦然转身,看见自己!
看见醒着的星月
轻轻地,轻轻地伸出手
触摸 一张纸是
我和我之间的边界
打开又掩上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