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罗冈围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叶扁舟    时间: 2011-6-28 09:45
标题: 罗冈围
  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位于惠东县城南面约22公里的广汕公路旁,北依莲花山脉的狮头岭,南邻天然避风港——范和港。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发展至今,村上人口已上万人,这些都是范和村颇负盛名的重要原因
  罗冈围古围村,为陈氏族人所建,是范和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围屋。由于没有现存确切的文字记载,罗冈围的建造年代较难考证。曾有文博专家对罗冈围的建筑用料进行考证,并推测罗冈围可能建于明末清初,确切如此,那么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罗冈围的设计独具匠心,整个围屋形状酷似一个装满稻谷的箩筐。据记载其设计理念源于“饭罗冈”这一地名的含义。范和古称“饭罗冈”相传其形似“饭箩”而得名。
  罗冈围的陈姓是范和村的第一大姓,因此,罗冈围在村中的也最为壮观。经测量,罗冈围呈正方形,各边长约99米,建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楼,拱门外都建有形似箩耳的小瓮城。整体形态十分似一个箩筐。现时,北门楼的石拱门已封,其中原因,相传与北门楼后面名为竹篙巷的黄氏族人有关。黄氏落居范和并紧靠罗冈围的北门建造房屋,由于得到风水先生的指点,把房屋建得特别低矮,形状好像“白鸽笼”,寓意为白鸽出笼,就能轻易从饭箩中偷食谷米,能保不劳而获,丰衣足食。后来被罗冈围陈氏族人察觉,于是把北门封堵,以绝白鸽再来偷食。听起来颇为有趣。而形似箩耳的小瓮城在文革时已经被破坏,只剩下南门的小瓮城保持较为完整。而罗冈围这四个门楼之间,用96间房屋相接而成。围内有坐北(偏西)向南的8排建筑,每排建筑各有布局和结构相似的6座房屋。48座房屋排列整齐有序。房屋排列之间是宽约1.5米左右的巷道。旧时以花岗岩石或河卵石铺砌路面,现仍保留着部分花岗岩石板,在石板路上行走,仿佛感受到罗冈围昔日的繁盛景象。值得一提的是:罗冈围的结构更为特别的是连接东西和南北门楼的两条宽约3米的主巷道,把48座房屋平均分成4份。加之四面围屋前的巷道,从整体来看就像一个“田”字。从中可以看出罗冈围的设计独具匠心,寓意深刻。
  罗冈围的核心建设是位于村中心的陈氏宗祠,罗冈围所在地,原是一个小山丘,在陈氏族人定居之前,已有数户人家散居其中,其中包括张、林两家。现时在罗冈围仍保留有张、林两姓的宗祠。据说陈氏在选择定居小山丘时,得到高人的指点,选择了现在陈氏宗祠的位置建屋安居,能够保佑财丁两旺。陈氏族人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富甲一方,人数众多的大姓。之后,陈氏族人购置小山丘周围的土地,把小山丘铲平,按照“饭箩”的设计格局,逐步建成了这个规模宏大的罗冈围。陈氏族人把原先居住的地方,视为风水宝地,遂把陈氏宗祠修建于此。
罗冈围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其设计理念,彰显了一时盛极农耕文明时期。其独特高超的建筑,让人惊叹于古人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作者: 李勤    时间: 2011-6-29 08:49
跟着楼主参观罗冈围。


作者: 情儿    时间: 2011-6-29 14:47
没去过,想象中。。。。


作者: 范源    时间: 2011-6-29 17:35
客家围屋,是颇有历史渊源的建筑,感谢楼主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更多地欣赏了这些美丽的事物。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1-6-29 21:49
既然是你家,怎么没写到和“你家”的关联?


作者: 晕青    时间: 2011-6-29 22:24
今天刚从稔山经过,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不过题目和内容有点不一致,题目是感性的,内容却理性十足


作者: 刘苏红    时间: 2011-6-29 23:06
参观。


作者: 一叶扁舟    时间: 2011-6-30 00:16
    谢李老师,有空和杨老师一起来!我做导游。


作者: 一叶扁舟    时间: 2011-6-30 00:19
    不错的地方,可到此一游!欢迎!


作者: 一叶扁舟    时间: 2011-6-30 00:21
    范老师客气了,不过确实是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欢迎你的到来。


作者: 一叶扁舟    时间: 2011-6-30 00:25
回复 5# 柯默默


    此文为别人所托,以记者身份所述,家确住此地,题目表自豪之意,别见怪!
作者: 一叶扁舟    时间: 2011-6-30 00:26
回复 7# 刘苏红


    谢谢参观!
作者: 望帆    时间: 2011-6-30 09:33
客家围屋,值得一游。
作者: 情儿    时间: 2011-6-30 12:54
回复 9# 一叶扁舟


    好的,会去!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bbs.pupuzuo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