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璞文学论坛
标题:
寒假读书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书生
时间:
2010-1-23 13:00
标题:
寒假读书笔记
寒假读书笔记
【一】
早上看了十多篇冯骥才先生的小小说,虽然许多都是曾经看过多遍的,譬如说,《刷子李》、《泥人张》、《苏七块》都是读了几十遍的作品。但每次重读仍有新感觉。这就是一篇经典作品的特点,耐读。
看的这本书书名为《冯骥才自选集》(中国名家小小说系列)。其中,写在前面的一些话(作者为本书主编:墨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摘录一部分:
毫无疑问,惰性的写作是对一个作家的伤害。同时,惰性的阅读也是对一个民族的伤害。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小说家是不会与这种惰性的写作同流合污的,他看重的应该是人类精神的复杂性。
小说作为一种语言建筑,和建筑学上“无”和“有”的利用,有着相似之处。我们读到的文字是具体的,就像是我们看到的墙壁,是可视的,可触摸的。而在这些文字背后,要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阔的空间。
小说里的空间是小说的厚重感,是小说之外的东西,是小说里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能引起读者情感的东西,能是读者感慨不止的东西,是留给读者意味深长的东西,是击中读者命门的东西。小说的空间感,同小说的长短没有丝毫关系。
好的小说应该都是有味道的,或者说要有气味。而小说的味道和气味都来自于叙事语言。
2010-1-21
【二】
最近的一段时间,有好几个同学和师弟师妹问我,怎样看书?怎样去看一篇小说?
上次在09级(3)班的班会上,有幸被邀请去给他们谈一下经验的时候,我也曾经说到过这个问题。我说,看书是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的。现在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思想上也都已经开始慢慢成熟,看问题不能看得那么狭隘和短浅,看书也一样,不能看得那么简单,不要把小说当成故事来看。我们在看到小说的故事的同时,想想故事后面隐藏着的能让我们思考的东西。这样就上面一节讲到的,小说的空间,小说之外的东西。
可是,貌似我这样说得还是不是很清楚。很多师弟师妹私下里还是来问我。恰好,今天早上一醒来,窝在床上,听着窗外还在滴滴答答的雨声,看了一篇张承志的小说《北望长城外》。下面,就以这个短篇为例,说说我看书的方法。
首先,看一本书或者看一篇文章,如果对这篇文章的作者有一定的理解,那么,对于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字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了解这个作者的一些基本经历,了解这个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对于我们把握文章大有益处。《北望长城外》的作者是张承志。根据我的了解,张承志1968年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在草原上当了四年的牧民。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我们能看到浓郁的民族和地域风情。加上他的文字中蕴含着的独特的韵味的思考,使得他的小说有种莫名的力量。
其次,我们再从文本本身去寻求理解。按照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比较经典的方式,我们应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写的是谁?时间和地点又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
《北望长城外》,主人公是丁二,一个只身在外闯荡的汉子,为人讲义气,被人称为阳原丁二哥。时间呢?是20世纪70年代。地点呢?是S旗一带(S旗具体在哪我们不清楚,但是,在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大概是内蒙、青海、甘肃这一带)。那么小说讲的是什么东西呢?讲的就是作者看到的丁二哥的为人已经生活。
但是,我们看一篇文章,仅仅这样看是不行的。我们还有更加详细的去分析。文章的结构怎么样,脉络怎么样,清不清晰,难不难懂,叙述角度是什么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去分析。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这样的叙述好处就是真切。由于是第一人称,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去表现丁二哥的生活,显得真实而亲切。但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也有它的不足,就是许多自己没看到听到的东西就写不出来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北望长城外》这篇小说的故事是有跳跃的,并不是把全部事情都写出来的。这点,我们必须知道。
我们再讲小说的脉络。小说中,是以“我”做为出发点,去看丁二哥的生活。简单的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线条模型来表达小说的脉络。
未见面,却久闻丁二哥的大名——见面——成为近邻——成为朋友兄弟——离开五年,再见丁二哥
这样一来,小说的叙述结构应该就是很清晰的了。通过时间的变化,来写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丁二哥。这样,丁二哥的形象也就慢慢丰满起来了。
丁二哥这个人的人物形象是怎么样的呢?这个我们也需要自己观察,自己去总结。还没见到丁二哥的时候,只是听闻他为人豪爽义气,乐于助人,颇有名气。与之相处之后,发现他精明能、踏实、不摆谱,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再进一步熟悉他之后,知道他也有许多的难处。例如,他13岁的时候,哥哥结婚了,嫂子对他很不好。15岁的时候,他独自离家,出外闯荡。到了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五年后,我回去再见丁二哥,他娶了个寡妇,好几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又压在他的肩膀上。但是,丁二哥是乐观向上的人。他相信,他能把生活把家庭过得更好。
说到这里的时候,似乎已经说完了。但是,前面讲到,我们不能只看故事,还要看故事后面隐藏的东西。作者写丁二哥的生活,有什么意图呢。我们再回到文本之中,回到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子的:
若说起“闯关东”这三个字,好像没人不知道。
结尾:
我想,自从他十五岁离开故乡热土,出了张家口,北望长城外,踏着大漠流沙,走上他的人生弯曲小道以来,大概一直就是这个劲头。
对比一分析,我们就能猜想到,作者不是写一个人的生活,而是写一群人的生活。怎么样的人的生活?就是那些只身闯天涯的汉子们的生活。他们坚强,他们勤奋,他们努力,他们渴望过上好生活。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篇小说真正想表达的吧。
也有可能,还有许多东西,我还没看出来。因为我只是看了一遍。很多时候,我们反复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2010-1-23
【三】
野蛮人的野蛮,是坦然的、真诚的、毫无掩饰的。而文明人的野蛮,则往往同时伴随着伪善。文明程度越高,野蛮的程度也就越大,伪善的程度越大。
站着的人是有人的尊严的人,而不是徒有声名的人。声名在外的,是别人的评价。一个人的名声大于他的价值,那就是一种虚假的声名。善于沽名钓誉者可以获一时之声名,但一旦被揭穿,则声名狼藉。而尊严是内在的,是不会被剥夺的永恒价值。有做人尊严的人是站起来的人,这种人比起徒有其名的人,迟早会被人认可的。
——摘自 陈先达《哲学闲思录》
2010-1-23
【四】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
拴在那门外——那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哟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走过了一口——叫做“哈莱”的井呵
那井台上没有——水桶和水槽
路过了两家——当做“艾勒”的帐篷
那人家里没有——我思念的妹妹
向一个牧羊人打听音讯
他说,听说她运羊粪去了
朝一个牧牛的人询问消息
他说,听说她拾牛粪去了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呵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梁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歌谣《黑骏马》
读完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想写点什么东西,却什么也写不出。我只想说,这是一篇真正的好作品,定能够流传千古。
《黑骏马》,值得看一百遍、一千遍……看一辈子!
2010-1-24
作者:
书生
时间:
2010-1-23 13:01
书生问好各位老师!
回家了,上网上的少了,只想多看点书。
呵呵,写点自己的感受,不妥之处,多多见谅。
作者:
三尺八男孩
时间:
2010-1-23 22:47
呵呵,来偷学几招,简单但却实用{:4_217:}
作者:
柯默默
时间:
2010-1-23 23:47
之前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
现在读书也不大“好”了,惭愧
作者:
书生
时间:
2010-1-28 22:47
[quote]呵呵,来偷学几招,简单但却实用
三尺八客气了
作者:
书生
时间:
2010-1-28 22:48
[quote]之前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类。
现在读书也不大“好”了,惭愧
呵呵,问好师姐
作者:
小鱼的理想
时间:
2010-2-1 17:06
能够这样做读书笔记,真好!话说回来,估计像我这样的懒人是很难做到的……惭愧……
向书生致敬学习!
作者:
云梦遥
时间:
2010-2-2 00:32
勤奋的书生,加油!
作者:
书生
时间:
2010-2-2 18:34
[quote]能够这样做读书笔记,真好!话说回来,估计像我这样的懒人是很难做到的……惭愧……
向书生致敬学习!
师兄在谦虚呢。。。
作者:
书生
时间:
2010-2-2 18:34
[quote]勤奋的书生,加油!
谢谢遥遥姐。。。好久不见你了
问好
作者:
土牛
时间:
2010-2-13 16:51
【二】
书生讲了个大略,还要进一步去发现。
作者:
邓仕勇
时间:
2010-2-15 08:38
读完书生的这篇文章,收获不少。
作者:
云索
时间:
2010-2-16 22:46
就是,坚持读书,坚持思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成长历程。
欢迎光临 朴璞文学论坛 (http://bbs.pupuzuoji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