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0-3-26 21:33:27

刘大作家(《后记之后》改名)

刘大作家
    我的小小说文集《这事不能说》终于出版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自恋式地看了起来,从目录到最后,看完后记,我突然想起一个人。
    那人是大作家,大作家是我起的外号。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班会,老师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些人说当党的好孩子,有些人说当解放军,刘卫东说,我长大要当大作家!我那时比较调皮,马上给他起外号大作家。大家一阵起哄,刘卫东脸红了起来,低下头,偷偷地看了我,我冲他一个鬼脸。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作家,我的理想是当工人,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可以吃大米饭。我家是农村户口,餐餐吃番薯吃怕了,真希望有商品粮吃。老师说我没大志气。大家又是一阵起哄。
    我的数学成绩班上第一,语文却差得很,刘卫东呢?相反。搞学习小组的时候,老师把我跟刘卫东编在一起。所以,跟大作家接触的时间就多了起来。
    学习完毕,刘卫东经常跟我们讲故事,什么武松李逵啊,孔明关公啊,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刘卫东讲得很生动。我很奇怪,他哪来这么多故事啊?他说,看书啊。我问,你哪来的书?他说,我爸的。我说,能不能借给我看看?他说,不行,我爸不借给人家。
    有一次,刘卫东带我到他家,他炫耀地带我看他爸爸的藏书,只见房间上钉着一个木板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刘卫东说,武松李逵是这本书的。我用普通话说,水许传?刘卫东抿抿嘴,一副得意的样子,这个字不念许,念虎,老虎的虎同音。我俩咯咯笑。刘卫东说,我长大要写一本这样的书。我歪着头问,这么厚啊?他点点头说,是。
    刘卫东的爸爸是外地揭阳人,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回老家去。我还为此哭了一个晚上。刚开始,我俩还书信来往,时间一久,渐渐就淡了。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新华书店看到一份《晓光》报,说是镇上的几个作家自己写的。报上有一个我们学校高年级同学的名字。我想起了大作家,我跑回家向妈妈要了一块钱买了一份。我想,如果我也有名字在上面,我不也是作家了吗?
    后来,我偷偷地写,写的也不知道好不好,也不知道怎么投出去。有一次清理老家的东西,还看到以前那些练笔的幼稚文字。
    机缘巧合,多年以后,竟然让我碰见《晓光》报的李社长,在李社长的指领下,我逐步走向文坛,在全国各地发表一些小小说,还出版了个人文集《这事不能说》,加入了省作协,成了一名作家。我开始想念大作家,甚至想去大作家的老家揭阳找找。
    终于有一次出差的机会到大作家的老家揭阳。可怎么找啊?这么多年了,他的家庭地址又忘记了。我问当地的一些文友,他们笑着说,这个名字太大众化了,或许改名字呢?或者用笔名呢?
    吃过晚饭,在酒店没事做,我一个人出来走走。弟弟打来电话说,你有一篇文章在《羊城晚报》发表,我看了看附近,有一家卖报纸的小店,我走过去,我翻了翻报纸,没有。我问,有《羊城晚报》吗?老板娘说,卖完了。我说,能不能帮我找一份?老板娘说,我家里有一份,今天中午给我老公拿回去,说是有个老同学发表文章了。我说出我的名字,问,他是不是说这个名字?她想了想说,好像是。我脱口而出,大作家!刘卫东!老板娘说,你认识我老公?我高兴得跳起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我说,马上带我见他,我找得他好苦啊!卫东老婆说,他上夜班去了。我急着说,那你打他电话。她说,他上班不能打电话的。我说,这样吧,明天上午我有事,中午叫他到酒店找我,我们一起吃饭。
    第二天中午,我等了很久不见刘卫东来,我只好到小店那里,卫东老婆支支吾吾地说,他、他今天加班去,来不了,他说经常看到你的文章,向你问好。报纸我给你带来了。她说的时候,似乎有点难为情。我要卫东电话号码,她低着头,红着脸说,记不住。我因为赶车的原因,也来不及再等了,我留了一本书和电话号码给他,我让她告诉刘卫东,我的作家是业余的,主要靠做生意。让他有时间给我电话。
   后来,我一直没有接到大作家的电话。
2010-03-26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0-3-26 21:33:59

今晚值班,写篇小文。

李勤 发表于 2010-3-26 21:45:48

哈,最好另编些名字,比如其它什么光……
挺有意思的,结尾好像还得加强一下。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0-3-26 21:46:51

哈,最好另编些名字,比如其它什么光……
挺有意思的,结尾好像还得加强一下。
    呵呵,好的。请李老师多指点!

阿社 发表于 2010-3-26 21:53:08

呵,半自传体小小说?

陈家大少 发表于 2010-3-26 21:56:21

呵,半自传体小小说?
    不是吧?呵呵

小陈飞刀 发表于 2010-3-27 11:19:49

学习。
结尾处,卫东的工作或爱好来点意外的东西,可能更佳。

李勤 发表于 2010-3-28 08:55:47

学习。
结尾处,卫东的工作或爱好来点意外的东西,可能更佳。
    赞同。虽说结尾“不说清楚”是大少的秘技,但适当的拓展有利于丰富作品内涵。

南木 发表于 2010-3-28 10:28:51

没看出题目有什么妙用~~~

李勤 发表于 2010-3-28 10:52:47

的确,大少最近几篇的题目,都不是很如意。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大作家(《后记之后》改名)